近日,加拿大总理卡尼在外交关系委员会演讲上,罕见地对中国释放了积极信号。
 

这与他在今年4月大选时公开称中国是加拿大“最大威胁”的说法,形成鲜明反差。

与此同时,加拿大外交部长乔利也宣布即将访华行程,声称要改善双边关系,探讨在贸易等领域的合作可能。

中方迅速反制:100%关税
 
这种态度转变的背后,是加拿大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系列经济困境。去年,加拿大为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,对中国商品实施了一系列歧视性关税政策。
 
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%的高额关税,对中国钢铁产品加征25%关税(而美国钢铁却获得豁免),甚至计划将中国电池、半导体等高科技产品也纳入征税范围。
 
对此,中国迅速采取精准反制措施:先是对加拿大菜籽油、豌豆征收100%关税,对水产品和猪肉加征25%关税;随后又裁定加拿大油菜籽存在倾销行为,要求加方企业缴纳高达75.8%的保证金。
 
加拿大高官排队访华
 
加拿大《环球邮报》称,中国征收临时保证金后,加拿大油菜籽出口成本飙升并失去了中国这个规模达49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市场,加拿大西部地区4万名油菜籽种植户人均损失数万美元。
 
在当前局面之下,加拿大西部省份施压联邦政府,要求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,以避免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加征关税。
 
就在9月初,萨省省长莫尔率团访华,呼吁中方撤销对加拿大油菜籽的关税。陪同访华的自由党议员布洛伊斯透露,渥太华未来会派出更多部长访华,以创造缓和贸易紧张的机会。

卡尼的“口风大变”并非一时冲动,而是加拿大在现实压力下做出的调整。对华政策在“合作”与“防范”之间来回摆动,反映出加拿大在全球经贸格局和中美博弈夹缝中的艰难处境。

对于卡尼政府来说,这是一场两难选择。一方面,加拿大需要与美国保持同步,在电动车产业防御上“站队”;另一方面,油菜籽和农业出口又严重依赖中国市场。

正因如此,部长级访华或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外交动作,用以平衡两方关系。
而中国方面的立场始终明确: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,但前提是加拿大必须拿出实际行动。所谓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,就是要加拿大首先取消那些歧视性关税措施。毕竟,国际贸易讲究的是平等互利,而不是单方面的施压与妥协。

Promotional poster for China Vast Logistics Co., Ltd offering sea shipping from China to the USA and Canada, featuring discounts ($50 off orders over $5000, $10 off orders over $1000), with a colorful container ship illustration and instruction to message the poster for discou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