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客户需求对接与服务设计
信息收集:获取货物类型、重量、体积、包装方式及特殊要求(温控、危险品标识等)。
方案制定:结合成本效益分析,选择海运/空运/陆运或多式联运;规划运输路线及应急预案。
二、订舱与资源调度
承运商匹配:核验承运商资质(如危险品运输许可证),确认船期/航班/车次,获取舱位确认书(S/O)。
调度安排:依据货物属性选择集装箱类型(20GP/40HQ等),协调拖车提箱与工厂装箱时间。
三、报关清关操作规范
文件准备:商业发票、装箱单、原产地证等,危险品需提供 MSDS 和 UN 编号。
电子申报:通过海关单一窗口完成 HS 编码归类与税费预审,处理商检/植检等监管要求。
四、全链路运输监控
实时追踪:使用 TMS 系统对接承运商 GPS 数据,监控港口装卸及中转分拨状态。
异常响应:建立货损/延误分级处理机制,协调保险理赔与替代运输方案。
五、关键操作细节
特殊货物处理
危险品:需 ADR 认证车辆,应急处理装置与专业押运人员。
冷链:验证冷机性能,安装温度记录仪并保存全程数据。
单据管理
正本提单:实施分级签收,电放提单须取得书面确认。
清关文件:跨境业务保留报关单、税单原件至少 5 年。
六、成本控制要点
燃油附加费:参考 SCFI 指数进行月度运价复核。
滞箱费规避:利用船公司 EDI 系统监控免柜期,提前 72 小时预警。